上体一甲子 新外满秋实——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校庆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日期:2012-11-12浏览:

        本网讯金秋时节,清风送爽,丹桂飘香。装点一新的上海体育学院迎来了六十周年校庆。祝福从天南海北纷至沓来,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掀起了系列的活动热潮为学校甲子庆献上了一份别样的贺礼。
        11月8日,恰逢十八大开幕和中国记者节。“上体风格的影像表达——新闻系校友在沪摄影记者作品展”在我院新教学楼一楼大厅开幕。院党委书记戴健,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晓峰出席展览开幕仪式并剪彩。仪式由党委宣传部部长潘勤主持。新闻专业校友、在沪摄影记者戴焱淼(文汇报 2005届)、陈龙(文汇报 2011届)、孙中钦(新民晚报 2008届)、张新燕(东方早报 2004届)、曹子琛(东方网 2007届)、徐程(东方网 2007届)挑选了自己部分代表作品,作为成果汇报来表达祝福母校的拳拳之心。院党委书记戴健代表学校对新闻系校友送出的这份寿礼表示感谢,同时对校友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能够再接再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继续为母校增光添彩。东方网、新浪、网易、搜狐、新民网和滕讯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转载了此次摄影展的新闻。
        8日下午,“记录 诠释 表达”摄影交流会在情景语言实验室举行。来自三个年级的学生和摄影记者校友们零距离交流,分两场赏析了近百幅优秀摄影作品,聆听了不同摄影体裁的创作心得,学习了当下新闻摄影的风格技巧。27年间,新闻专业共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的毕业生,在上海主流媒体担任摄影记者中新闻系校友约占十分之一,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的不乏其人。他们的成就代表着体育新闻辉煌的过去,也为新闻专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1月9日下午13:30,微论坛“社会守望者——体育·新体育闻·责任”在新闻演播室内拉开帷幕。微论坛分为上下两场进行,来自83级的陈鈺、林永龙、89级的麦有旺、90级的王会进、93级的叶岚、姚振彦、胡镜海、郑武平,95级以后的庄宁宇、李文迪、薛翔等12名校友代表做客微论坛,分享了自己的从业历程中的难忘经历和感人故事,讲述了自己对体育和新闻的理解。在场的学生为校友们对职业的坚守深深打动,也更加明白了作为社会守望者的责任和分量。

        与此同时,大型访谈“奥运领跑者——体育·新闻·奥运” 也在工会多功能厅如火如荼地展开。来自五星体育的记者陈甜甜,来自《体坛周报》的记者严小琰,《解放日报》的记者陈华,《东方早报》的记者张婧都是伦敦奥运会的前线记者。他们向新外学子们亲身讲述自己的伦敦奥运经历,分享本次奥运会的采访心得和报道技巧,这次交流不仅拉近了学生与记者校友的距离,也留给新外学子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
        下午15:00,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庆典仪式在震天鼓舞中隆重开启。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晓峰出席了庆典仪式,和新闻、英语、播音主持三个专业百余名师生及校友一同观看了表演。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匡淑平致欢迎辞,对各位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时代弄潮、兼容并蓄的办学历程。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晓峰寄语新外人要把握时代发展,修炼内功,开拓进取,走出去、引进来,大力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随后,新闻专业和英语专业分别组织了两场“畅叙故情,共话发展”座谈会,老、中、青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和在校生们齐聚一堂,其乐融融。招待晚宴上,百余名校友、教师一起举杯邀月,把酒东风,共同回忆青葱岁月,期待母校再写辉煌。

       校庆筹备期间,新外学院还承办了学校第四届记者节,举办了“校庆盛世”新闻作品大赛、“我眼中的上体”摄影大赛、主持人大赛等系列活动,并广泛发动校友力量,邀请了新民晚报、上海壹周、东方早报、东方网等单位的知名校友做活动评审,为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和校园文化建设助力。

        校庆期间,新外学院的志愿者服务分赴各岗位,做好宣传、服务和接待工作,在实践中增才干、长见识。志愿服务工作主要包括中外校长论坛会务工作和来宾接待工作,校史馆志愿者服务和中英文讲解工作,校庆宣传视频制作和校歌视频制作,校运会宣传、拍摄工作,校庆庆典仪式主持、节目演出、LED画面背景制作、拍摄等志愿者工作。
 
 
 [作者/张瑞青 摄影/徐长生 翁捷等]
[报送单位/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
[责任编辑/胡德平]
20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