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7月2日下午,在短学期“走进实验室”紧张教学工作间隙,运动科学学院五个教研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专任教师,在新教学楼2112教室,进行了本学期集中教研活动,特邀请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的程蜀琳教授和美国佛罗里达州Roskamp研究所李人教授两位著名海外校友,结合刚刚结束的2012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等,分别围绕“博士论文的结构”和“如何更好撰写课题标书的探讨”话题,进行了讲座和交流。教研活动由运动科学学院院长刘宇教授主持,运科学院在读硕博研究生也共同分享了此次学习。
程教授从论文题目的确定开始讨论,进而介绍了论文的结构和常见问题,认为论文的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性,论文的表达呈述可以从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参与者、研究方法、主要发现、讨论结果的重要性与研究的局限、未来展望和参考文献来进行。讲座通过例举多篇学生论文实例来讲解,生动、精炼、有针对性地为听众剖析了如何写好一篇高水准的博士论文。
李教授从写课题标书的六要素出发,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说、重要性、主要研究内容、设计实验和解剖问题等六方面,为大家一一阐明每个要素的关键。李教授认为,标书的标题很重要,好的标题简洁明确吸引评委眼球;标书思路要新颖,要明确自己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也就是利用“WHAT?WHY?HOW?”这三个问题来回答一个标书的思路;内在结构严密完整,文字组织体现流畅,要善于“讲故事”,把一个科学问题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换位思考,只有把标书写得能感动自己也才可能感动评审专家。
在互动环节,两位教授认真细致、诚恳地回答了师生们在平时教学、科研、指导研究生、申请课题中常感困惑的问题,都觉得获益匪浅。
此次集中教学研讨,旨在借用外脑资源,以求站在运动人体科学国际化视野的高度,思考和推动我院的研究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此次活动也是运动科学学院校庆60周年系列“校友回访”活动之一。
[作者/高梦雅 王慧敏]
[报送单位/运动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胡德平]
20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