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文化建设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

日期:2012-05-31浏览:

        本网讯5月30日下午,我院在图文信息楼报告厅隆重召开上海体育学院文化建设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根据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有关精神,部署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传承上体精神、弘扬体育文化、深化内涵发展”。党委书记戴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大会由院长章建成主持。学校中层干部、各系(院)总支委员、教研室主任、思政教研部教师、辅导员,教工俱乐部、学生社团负责人以及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对2011—2012年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了表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庄起民宣读表彰名单,院领导向获表彰的先进代表颁奖。会上,党委副书记杨培刚、副院长平杰共同发布了校庆标识,党委书记戴健宣布新版校庆专题网站正式上线运行。武术学院院长戴国斌教授,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霍圣录以及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学生代表郭伟栋分别做了交流发言。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晓峰作了上海体育学院文化建设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报告。他指出,建校60年来,我院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和历史文化底蕴,学校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我院文化建设工作,立足人才培养和内涵建设基本要求,突显体育文化特色,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在今后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传承宝贵经验,坚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目标共识,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下树立“以人为本”和“文化育人”的工作理念,坚持在依托学科专业基础上拓展文化建设平台和载体的工作方法,坚持在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前提下形成人人参与的建设格局。
        陈晓峰解读了党委出台的《上海体育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注重介绍了即将重点实施和开展的学校文化传承工程、体育学术精品工程、大学文化育人工程、校风学风提升工程、文化环境营造工程和文化传播服务工程“六大工程”。
        党委书记戴健作了题为作了题为《认真贯彻市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大力推进有传承、有创新、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的讲话。他指出,本次会议是我院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共上海市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院进一步深化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学校攻坚克难、奋力开拓的关键时期,党委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工作,将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和内涵建设的全局,为内涵建设和迎接校庆六十周年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氛围。
        戴书记介绍了中央、上海、教卫党委和教委关于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关精神,重点就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内容进行了精神传达。他指出,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从外延转向内涵的必然要求,是学校谋求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办学形成显著标识的客观需要,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遵循“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使文化成为学校大楼、大师和大事中所蕴含的一种精神,更多地体现在每一位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师生每天耳濡目染的相处之中。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应表现在为办学者和治校者提供具有稳定性和特色性的精神资源上,为校内更广泛的各类群体提供精神指引、道德规范和行为约束,使为人师者言传身教,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共产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通过对自身学科文化的认识,增强自觉、自信和自强意识,更好地推动体育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结合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思考体育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中的作用,用好中国乒乓球学院和中国武术博物馆这些具有国内唯一性的平台,树立“在上海、为世界”的大局意识,以开放的视野和开阔的胸怀向国际社会宣传学校形象和办学成果。
        戴书记特别强调,文化是对学校发展的共识,是人与人之间的求同存异,是人与集体间的和谐共融。当前,学校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一位教职工都要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处理好追求卓越和促进和谐的关系,进取心与包容心的关系,努力形成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宽容大气的事业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与学校发生“共振”,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要以迎接校庆60周年为契机,在共同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分享学校持续追求卓越的状态和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识。
        近期,我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上海体育学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进一步推动我院文化建设,动员和激发广大师生在建设现代体育大学中的自觉、自信与自强意识,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切实增强我院文化软实力。
[作者/胡德平 摄影/熊小健]
[报送单位/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熊小健]
20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