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发展简况

日期:2011-12-09浏览:

        1964年原国家体委科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后因客观原因暂搁下来。同年11月份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体育科学报告会。此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处于停止状态。
        改革开放后,我国重现了科学的春天,1980年被搁置了16年之久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宣告成立。同年,在北京召开了1980年全国体育科学学术报告会。在本届大会上,应征论文621篇,录取论文280篇。
        1987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了第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学术报告会(实际上是第三次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应征论文1082篇,录取论文412篇。
        1992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在山东潍坊召开了第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学术报告会,会议的名称从本届开始改为“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因此本届大会被确定为“第四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应征论文1830篇,录取论文530篇。
        1997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会议将以“回顾展望,服务创新,迎接新世纪”为主题,采用论文宣读、论文张贴和书面交流三种形式进行交流。应征论文2068篇,录取论文1044篇。
        2000年在武汉召开了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大会以“创新、协作、服务实践”为宗旨,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体育科技工作者,本届共征集3030篇,录取论文为 1971篇,被大会录用为大会专题报告的有519篇,墙报交流的有601篇,书面交流的有851篇。
        2004年在北京召开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在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科学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围绕着“奥运·科技·健身”的主题,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共报送论文4600余篇。经过严格评审,共有14个学科门类的2253篇论文入选本次大会。
        2007年,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北京体育大学承办的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北京奥运会前在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容最丰富,最具广泛性、综合性和权威性的体育科技盛会,也是体育科技界向全社会彰显体育科研发展动态和自主创新的最高和最大的平台。其主题是“体育科技与和谐社会”,生动反映了当前我国国情和整个社会积极、健康的风貌,有来自全国各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德国、芬兰等国家的专家、学者1500人到会进行学术交流。大会共收到论文5029篇,近400多名专题报告人在近50个会场就竞技体育综合管理研究、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心理学研究、学校竞技体育与课余体育锻炼研究、奥林匹克与北京奥运、运动创伤防治与康复、运动健康促进等专题进行交流与研讨,800多名墙报交流作者就体育科学各个学科的前沿、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交流。
[作者/胡德平]
[报送单位/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熊小健]
20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