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先进经验 提高科研水平——访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陈佩杰

日期:2011-12-07浏览:

     【编者按】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容最丰富,最具广泛性、综合性和权威性的体育科技工作者的盛会。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召开,将引领体育科技的最新发展方向,展现体育科技与运动实践完美结合的最新成果。大会组委会宣传组对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田野教授和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组委会委员陈佩杰教授进行了专访。

      《学习先进经验 提高科研水平——访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陈佩杰》 
        记 者: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上海体育学院迄今为止承办的最大规模的会议,您能简要介绍一下我院在筹备阶段做了哪些工作吗?
        陈佩杰:我院在四年前就已经向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提出承办“八科大”的想法,但未能如愿。今年,上海体育学院年初承办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换届大会,在换届大会上,我们又提出了申请,最终得到了学会领导的同意。对于承办这次大会,学院领导和全体师生高度重视,并专门成立了筹备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担任筹备领导小组的组长。各个职能部门也积极参与到这次大会的准备工作中。到目前为止,本次会议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记 者:中国体育科学大会是我国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泛的体育科学盛会,这样一次大会的举办对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科研工作有什么深远意义呢?
        陈佩杰:学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承办这次会议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活跃我院的学术氛围。我院老师和同学都积极参与了九科大的投稿。经过评审,我院有50篇专题论文和140多篇墙报论文参与交流。我院的正式参会代表有194位,其中,我院研究生论文和教师论文数量比例将近1:1。可见,本次大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除了学术方面,这次会议也全方位展示了我院的风采,包括教学成果、后勤保障、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等。这次会议也吸引了许多外国专家代表的参加,这种国际交流对提高上海体育学院国际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 者:近年来,上海体育学院的科创工作成绩斐然,您作为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对下一步的科研工作有什么期望和设想?
        陈佩杰:我院在接下来的科研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研究,也要加强应用研究,还要和国际同行接轨,让我们的研究成果走向国际。大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服务社会,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展开研究,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是我院发展体育科技的重要平台,这个平台使我们学校在对接社会需求,服务社会方面打开了突破口,也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步并进。最近,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复我院,同意挂牌成立运动健身实验室,上海市科委又批复成立了名为“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的上海市级实验室。这两个实验室分别对接了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使得我们学校在这两个领域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上海市政府也积极地培育我院体育产业发展,我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走在我国体育产业研究领域的前列。同时,我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准备建设学校体育的研究平台,培养体育师资力量。
        记 者:本届“九科大”创新地推出了三场workshop,这种形式是不是反映出整个体育界对科研创新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呢?
        陈佩杰: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科技创新非常重视,早在两年前我院科技园成立时,国家体育总局就把我们的科技园命名为国家体育科技示范园,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产出社会急需的有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成果。“九科大”期间“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体科网”正式上线,目前,平台已吸引数百家企业、科研机构入驻,汇集千余项体育科技成果在线展示。
        记 者:今天“九科大”迎来了专题报告日,会期也已过半,您对服务“九科大”的师生有什么感受?
        陈佩杰:首先,我想对他们说“辛苦了!”,有些老师和学生在“九科大”开幕前通宵工作,付出许多,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第二,我们要好好总结举办这次大会的经验,吸收消化专家学者的先进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科研水平与综合实力。
[学生记者/李晴、苗艺伟、邓漪蒙]
[报送单位/宣传部]
[责任编辑/高峰]
20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