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系列报道之二:学科与科研篇

日期:2011-03-29浏览:

        编者按:
        回眸“十一五”,科学发展的足迹清晰可辨;展望“十二五”,美丽壮阔的蓝图催人奋进。
       “十一五”期间,学院依托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握2010年上海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有利契机,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现代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推进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围绕高等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践行“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坚持育人为本,着眼师生终身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创新活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内涵发展,以促进公平为重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托校园网平台,我们将陆续推出“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系列报道,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十一五”成绩,积极参与“十二五”建设,为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鼓舞士气,凝聚精神,形成合力,推进发展。
        “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
        民族传统体育学成为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进入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建设,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赛事运作成为市教委重点学科;成立蔡龙云大师工作室,为全市高校第三个大师工作室,体育赛事运作成为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研究教育中心、中国武术博物馆二期工程成为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实验室”成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获得校外科研资金5592余万元,横向科研项目经费1237余万元,其中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教育部科研项目13项、国家体育总局项目7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其他知识产权34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1项,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8项,国家体育总局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科技攻关成果奖7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1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9项;完成学术专著45本,论文16篇SCI收录, EI收录2篇,在国内体育类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6篇;主编《大辞海·体育卷》,参与《辞海》(第六版)的修订;2008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名列第二。
        “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目标与举措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瞄准国际前沿,推进基础研究;着眼高水平成果,推进学科群建设;对接社会需求,推进应用性研究,建设“产、学、研”平台。
        (一)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具体目标
          完成上海市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建设任务;完成上海教委重点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赛事运作)的建设任务;力争体育教育训练学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新闻学(体育新闻)、应用心理(运动心理)学、休闲体育学成为市教委重点学科;将“体育学”一级学科建成国家重点学科。
         确保年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以上、省部级项目12项以上,力争“十二五”末年科研经费2000万元(横向经费200万元左右)。
        力争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的申报取得突破并获得国家级奖项;年均获2项以上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年均10项以上的知识产权成果和专著出版;年均在国内体育类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篇以上(其中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0篇以上)。
        完成“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赛事研究中心)、“蔡龙云大师工作室”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任务;力争将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力争创办1本SCI源学术刊物;建设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力争申报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
       (二)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具体举措
        按照“巩固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拓展交叉学科、重点建设反映国家和上海水平学科”的思路,改革科研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动、综合协调、运转高效”的学科建设管理系统,整体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对照有关评价指标系统,协调各学科整体完成教育部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
        依托体育科学研究院平台,探索校际联盟合作机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群建设;依托中国乒乓球学院建设,抢占乒乓球运动科研高地,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依托体育科技示范园,强化应用性研究,推进知识转化,形成一批“产、学、研”成果;依托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推进科研工作的国际化,促进国际合作研究,形成1~2个国际学术会议品牌,扩大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完善科研管理,健全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加大科研骨干选拔、培养与支持的工作力度,定期举办科研骨干学术沙龙,组织好三大检索源论文的发表工作,积极实施优秀专著支持计划;对接国家战略,针对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整合校际多学科力量,力争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结合责任岗教授和目标管理,完成重大项目的建设任务,加强学科梯队和科研团队建设;推进教授治学,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术道德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伦理委员会的作用,规范学术行为,树立严谨笃学的治学态度。
        完善院管课题管理体系,深化教学研究,推进教学型教师的科研活动。
20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