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来临,结束了酷热的暑假;寂静的校园重新恢复了活力。为及时了解我院学子的思想状况,为新学期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学工部、团委、院学生会于9月12日下午在学生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了“新学期学生座谈会”,来自各系(院)、院学生会、学生社团、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的30余名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大家畅所欲言,妙语连珠,共同回望了充满激情与奋斗的暑假,也对新学期满怀憧憬和希望。与此同时,各系(院)辅导员、学生干部在开学第一时间走入寝室,及时了解到了同学们的思想动态,组织座谈会,交流暑假的见闻和感受。经收集整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蓝色八月 世博书写绿瓦骄傲】
上体学子的奉献与坚持,是注定要被铭记的。
8月9日至22日,我院615名世博园区志愿者在园区里挥洒汗水,奉献世博。四十度的高温、红色预警的暴雨、近五十五万的最大客流,我院“小白菜”们始终以微笑面对。同时,118名城市站点的“小蓝莓”们也整齐上岗,在工作岗位上传递着世博讯息。
平凡的岗位总是充满温暖的感动——在垃圾桶旁帮助温州游客找回17万现金的王懋、一分钟弯腰36次为游客答疑解惑的杨阳、晕倒后继续坚持工作的越南留学生阮明奎,他们的事迹被《新闻晨报》、《青年报》等上海媒体转载报道,是绿瓦小白菜里最美丽的风景线。
“15天的志愿者经历,让我找到了全新的自己”,体育人文学院的刘同学感慨道,她认为全心全意的奉献是一种莫大的快乐,让人真正理解了“助人为快乐之本”的含义。其它同学也表示,能够在大学期间亲身参与世博盛事荣幸之至,无怨无悔奉献一场是青春里最美的回忆。体育休闲系的田同学说,工作期间和同学们结下的深情厚谊也令人十分难忘。
最难忘的,莫过于8月22日午夜时分在一餐举行的凯旋仪式。“体院威武”的呼喊声此起彼伏,一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将大家紧紧包围。同学们充分发扬了体育人“敢于吃苦,努力拼搏”的精神,兑现了“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上体世博“小铁人”的责任与品格。
【心系舟曲 同舟共济希望不灭】
舟曲国殇,灾难再次降临至爱的祖国;国人奋力疾呼“希望不灭”。舟曲之痛,痛出民族大爱,中国的坚韧和勇敢再次震撼着最年轻的一代。
同学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时刻关注着舟曲灾区的情况,积极响应支援灾区的号召,捐款捐物。全国哀悼日,服务在C片区和绿地公园管理部的我院志愿者开展了为甘肃舟曲灾区捐款活动和悼念仪式,表达对死者的追思和对生者的守望之情。
体育人文学院的朱同学来自甘肃,他在实习结束后第一时间赶回了家乡,他表示特别想和亲人站在一起,记录下发生在那里的真实故事。灾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以最快速度部署了营救、转移、安置群众的方案,人民解放军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保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不少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英雄的中国人民不会向困难低头。
【家国大事 缕缕关心都是情】
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在充实而忙碌的暑假里,关注天下大事,关心时政要闻已经成了许多同学的习惯。在9月7日发生的中日撞船事件,也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经济管理学院的刘同学表示:“由于涉及主权问题,国家在这一事件的反应十分迅速,立场毫不含糊,我十分相信国家政府对这一事件的处理谋略和方式。”在表达自己爱国情绪的同时,也有同学认为:“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这次发生的撞船事件,真正撞伤的是中日关系”。不少同学表示,应该理性爱国,“冷静、理性处理”是最好的回应。
暑假里,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在黄金时间播出了大型电视片《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与此同时,同名书籍也于8月底正式上架。该片围绕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七个重大敏感问题,用鲜活的事例,释疑解惑、析事明理,引起了学生们的关注。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的罗同学说:“我觉得这部片子十分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真实民生状况,对社会问题不护短、不回避,没有进行说教,而是通过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地摆事实,讲道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怎么看就业难问题与我们大学生也是息息相关的,很值得一看。”
【激情暑假 实践磨砺练出才干】
暑期社会实践,让绿瓦学子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世博”无疑成为了同学们最重视的主题,大家组成世博宣讲小分队,走进城市的各个社区街道,开展宣传服务;走进条件艰苦的大山深处,为那里的孩子点燃知识的烛光。
运动科学学院的王同学参加了赴广西大新的支教活动,她说:大新的人均收入只有四、五十元,全村至今没有完全通电。第一次去那里,感到的震撼极大,也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们在黑板上手把手教孩子画国旗,领着全班同学唱国歌”,参与此次支教活动的张同学说“自己感动地热泪盈眶”。一次广西大兴之行,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公益和爱心就像黑夜里的明灯,大家走进去,就点亮了第一盏,就有了更多灯亮起来的希望。
【奋斗不息,勇敢迎接就业挑战】
路漫漫须上下求索,在“就业”战役中打一个漂亮仗,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对自身的不断完善。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家乡,不少同学都在将“实习”进行到底。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志向,找到合适的公司,寻找差距、虚心求教。“实习不光对专业技能查漏补缺,还会督促自己学会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许多同学都认为,面对就业的压力和挑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努力向目标冲刺。
立志考研的同学已经在冲刺了,寝室里、图书馆里,都是他们伏案的背影。“考研一定要做好打提前量的准备,这样应战时才会沉着冷静”,经济管理学院的刘同学虽然还不是毕业班学生,也开始为考研着手准备。
漫长的暑假,也是同学们提高技能的好时光。英语高级口译、计算机二级、高级摄影师,这个暑假,同学们过得忙碌而充实,在学习和考试中向着自己梦想进发。“激烈的就业竞争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无论我们是哪一个专业,学好英语、计算机和驾驶都是必须的”,武术学院的孙同学在暑假里顶着火热的太阳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驾照。
近年来,国家出台各种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用年轻人的拼劲和闯进打造出自己的新天地。体育休闲系的陈同学在假期里已经开始进行这样的尝试了,“我和几个同学想合伙经营一家健身俱乐部,亲自做的时候才发现,确实不容易”,大学生缺乏经验和人脉,创业需要眼界、胆识和从头开始的决心。“我不打算放弃,不想遇到困难就退缩,年轻的时候闯一闯,人生才没有遗憾。”陈同学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遥望金秋 而今迈步从头越】
学生返校报到工作在各系(院)的周密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展开。各系(院)普遍反映学生返校报到情况良好。除大四毕业班外,98%的同学到校办理了注册手续。个别学生(共计30名)因生病、购票困难等原因无法按时返校的,系(院)已与学生本人联系,核实情况,并在督促下将在本周内尽快返校。
迎接新生的各项工作也已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新生辅导员、导生们也早已提前返校投入到了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教育、帮助、引导新生顺利度过大学初始阶段。与此同时,各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也正在积极筹划组织迎新生的系列活动,力求为新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开学前夕,正是教师节,同学们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和祝福。一张贺卡、一条短信、一束鲜花、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包含着浓浓的师生情意,“老师,辛苦了!”是同学们发自肺腑的话语。9月下旬,又逢中国传统中秋佳节,学校将为每位同学免费发放月饼。不少同学们表示,会“给爸爸妈妈打一通电话,和同学一起吃月饼”,以最佳的方式度过佳节。
新学期,师生齐心同努力,憧憬上体新未来;新学期,学子迈步从头越,扬起风帆济沧海。